手机店主贩卖客户信息?判了!-亚博电竞手机版
发布时间: 2023-12-04 07:50:57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经营者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收集消费者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后非法出售。对于损害不特定人的个人信息权利的行为,由于相关信息、金额、证据等问题,使单独的个体难以进行权益救济。新的民事诉讼法施行后,检察机关拥有了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权和支持诉讼权。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不久,沧州的献县人民检察院和献县人民法院,办理这样一起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基本案情:
手机店主
非法出售客户信息牟利
2019年1月份至2021年7月份期间,张某利用经营手机店的便利条件,通过搞活动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获取到店办理业务客户的手机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以每个手机号、验证码4至6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其上线(另案处理),从中非法获利3646元。
献县人民检察院在发现张某的违法行为后,在提起诉讼前,于2021年12月8日公告了案件相关情况,公告期届满,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截至起诉之前,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状态。
公益诉讼起诉人献县人民检察院,向河北省献县人民法院提起“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5月24日,献县人民法院予以立案;2022年6月15日,献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公益诉讼起诉人献县人民检察院指派副检察长齐荣芬、书记员安迪出庭履行职务,张某到庭参加诉讼。
献县人民检察院提出诉讼请求:1.判令张某对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向公众道歉;2.判令张某承担3646元的民事赔偿责任;3.判令张某限期彻底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消除危险。
■法院审理:
判令手机店主
承担法律责任
献县人民检察院认为,张某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损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提起诉讼,请依法裁判。
张某对公益诉讼起诉人所述的事实理由没有异议,对其提出的诉讼请求予以认可。
法院认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依法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本案中,张某违反法律规定,非法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扰乱了个人信息正常的收集、使用秩序,损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献县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在其他机关和组织没有提起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的情况下,有权请求张某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张某出售个人信息共计获利3646元,故法院认为公益诉讼起诉人要求张某公开赔礼道歉、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并承担3646元的民事赔偿的诉讼请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2022年6月15日,河北省献县人民法院作出(2022)冀0929民初1770号民事判决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的规定,判决如下: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需经法院审核)……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献县人民检察院指定专户支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赔偿款3646元(账户名称:***);三、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彻底消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消除危险。
■记者贺耀弘